眾所周知,干旱缺水是中國糧食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農田水分和土壤水分作為農業生產管理對策中較為重要的農業信息之一,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指導農田灌溉,根據土壤含水量的缺乏情況確定灌溉時間和灌溉量,避免過度灌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二是指導農業抗旱減災,根據農田土壤干旱和作物缺水的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技術對策,減輕和減少干旱的威脅,提高農業生產的穩定性,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因此,在現代農業中,為了實時獲取土壤水分數據,確保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很多地區都開始在田間安裝土壤水分監測站。

一般來說,用于測量土壤墑情的儀器統稱為土壤墑情監測系統。在旱地農牧業中,監測和收集農業、環境干旱和土壤水分信息,是指導農牧業灌溉、分析干旱形成和分布、制定抗旱決策的基礎。如何收集有效的土壤水分信息?
上述土壤墑情監測系統是一種設備。它的測量原理是:傳感器發出一定頻率的電磁波,沿探頭傳輸,然后返回海底。檢測探頭輸出的電壓。由于土壤介電常數的變化通常與土壤含水量有關,因此可以通過輸出電壓與土壤含水量的關系來計算土壤含水量。水是決定土壤介電常數的主要因素。土壤介電常數的測定可以直接、穩定地反映各種土壤的真實含水量。
通過該土壤墑情監測系統,可以長時間對土壤濕度(土壤濕度、土壤溫度)進行連續監測。用戶可根據監測需要靈活布置土壤濕度傳感器;該傳感器還可以布置在不同深度,以測量剖面的土壤濕度。系統還提供了額外的擴展能力,可以根據監測需要增加相應的傳感器,監測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強、風速風向、降雨量、二氧化碳濃度等信息,滿足系統功能改進的需要。

土壤墑情監測站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尤其注重監測數據與作物表象的對比,來校正此評價指標體系,做到更適合本地區、本作物,建立起本縣域不同作物的土壤墑情和旱情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分析獲得的數據進行旱情預報,為各級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為農民提供科學的播種、灌溉時期,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支撐,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了其指導性作用。
